中央一号文件第二项明确提出,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促进平稳发展。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严格生猪屠宰检疫执法监管,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提升饲草生产能力,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这一系列举措既是对当前畜牧业困境的精准回应,也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支撑.
从近五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畜牧业的内容发现,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内容不断深化扩大,这无疑为畜牧业稳产能、促转型、强链条注入一剂强心针。
中央一号文件虽释放了极大利好,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具体落地路径,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 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从“量”到“质”的精准管理。
目前猪价有所回落,不排除官方会动态调整能繁母猪保有量。回顾2023年,养猪业产能过剩,养殖端亏损严重,进入2024年,农业农村部修订了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62万头,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相比,即将超出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加上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今年三季度市场行情,养殖场户增养补栏的意愿较强,若后市产能过剩导致猪价下跌严重的话,官方或进一步下调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如从3900万头调整至更低),通过产能预警机制平抑市场波动。
2. 肉牛、奶牛产业纾困:聚焦降本增效。
众所周知,2024年,养牛人士的日子格外不好过,价格一跌再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牛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年平均价格从2014年的61.39元/公斤,一直飙升至2022年的高点85.8元/公斤,涨幅接近40%。但是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牛肉批发价已经从超过70元/公斤,一路下探,至2024年下半年,已经徘徊在60元/公斤附近。这也成为了近五年来,牛肉价格最低的区间。
在此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可见对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的决心之大。
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市场行情低迷下,降本增效是其走出困境的不二法宝。一方面,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如高粱替代玉米)、推广良种繁育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单产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如高粱替代玉米)、推广良种繁育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单产效益。
3.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筑牢生物安全防线。
一方面,强化检疫执法,严格生猪屠宰环节监管,建立可追溯体系,打击私屠滥宰行为,保障肉类食品安全。
另一方面,人畜共患病联防联控,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完善疫情监测网络,降低疫病对产业的冲击。据国家疾控局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共报告67418个布病病例,其中4例死亡,在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中排第六,人畜共患病防控迫在眉睫。
4. 饲草生产与草原转型:破解资源约束。
一方面,提升饲草产能,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推广青贮玉米、苜蓿等高产作物,减少对进口饲料的依赖。另一方面,升级草原畜牧业,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生态与经济双赢。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畜牧业的扶持,既注重短期纾困,如产能调控、疫病防控,又着眼长期转型,如产业链整合、生态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畜牧业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平衡规模化效率与中小主体生存空间;二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破解资源与环境约束。若能解决,畜牧业有望从“量增”转向“质升”,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