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牛羊学习院技术服务团队田四园老师在市场服务中发现,牛结节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给养殖朋友们带来不小困扰。为帮助大家科学应对,现将该病的症状、危害、预防措施及针对性处理方案整理如下,助力大家减少损失。
01牛结节病的临床表现
牛结节病是由疙瘩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下是关于牛结节病的一些关键信息:
牛结节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
• 一般症状:伴有消瘦、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厌食等症状。呼吸困难,流涎,流脓性鼻液。
• 特征性症状:
1. 患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初期表现为鼻炎、结膜炎,进而表现眼和鼻流出黏脓性分泌物,并可发展成角膜炎。
2. 体表皮肤出现硬实、圆形隆起、直径20~30毫米或更大的结节,边界清楚,触摸有痛感。
3. 病牛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肩前、腹股沟外、股前、后肢和耳下淋巴结最为突出,胸下部、乳房、四肢和阴部常出现水肿。四肢部肿大明显,可达3~4倍。
4. 眼、鼻、口腔、直肠、乳房和外生殖器等处黏膜也可形成结节并很快形成溃疡。
5. 泌乳牛产奶量下降并可发生乳房炎,妊娠母牛可能流产,公牛病后4~6周内不育,若发生睾丸炎则可出现永久性不育。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节肢动物传播,如蚊子、苍蝇、虱子等。
• 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发病率为5%—45%,病死率可达10%。其中产奶奶牛的危险性最高。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常见于利于吸血节肢动物繁殖的春、夏、秋季节。
按照5%—45%的发病率和1%—10%的病死率计算,将会有400万—4500万头牛感染,4万—450万头牛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02治疗与预防
对于发病严重的牛只,建议予以淘汰处理,这是为了防止病情的持续恶化以及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对于患病程度不太严重的牛只,必要时可以采取紧急接种(慎用),建议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待其康复之后再进行免疫接种,以此提升其对疾病的抵御能力。而对于尚未发病的牛只,应当立即进行隔离,从而避免病毒的进一步扩散。此外,接种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进行免疫,以此来保护未发病的牛群。
针对性治疗手段:
• 对于发烧、不吃料的牛只,可及时使用腐蹄康进行针对性治疗,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 对于皮肤结节,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防止继发感染。如果结节破溃,可涂抹抗生素软膏。
• 对于食欲减退的牛,可给予易消化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牛的抵抗力。
• 抗病毒治疗: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 中药治疗:如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方剂,对牛结节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用药方案咨询我们当地分院或总院)
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接种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措施。秋防开启,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接种前:
1. 确保牛只健康,处于良好的身体状态,如有疾病应先治疗恢复后再接种。
2. 检查疫苗包装是否完好,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
接种后:
1. 观察牛只反应,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或局部反应,一般会自行消退,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2. 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杀灭蚊、蝇、蜱等节肢动物。
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和清洁饮水,增强牛的抵抗力。
3. 接种后一段时间内避免过度驱赶、应激牛只。4.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后续加强免疫。
5. 做好记录,包括接种时间、疫苗信息、牛只反应等,以便跟踪和管理。
严格检疫:
引进牛只时,应严格进行检疫,确保牛只健康无病。不从疫区引进牛只,对新引进的牛只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再混入牛群。
牛结节病作为一种对牛群健康具有较大威胁的疾病,其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希望大家能够高度重视牛结节病的防治,及时联系我们各地分院或者总院,切实做好疫苗防疫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惨重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