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将投资60亿元打造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温氏拟1.19亿元收购傲农旗下种猪企业……记者注意到,近期,巨头们聚焦“育种”业务的动作不小,种猪市场或迎来新的变局……
行业为何越来越关注“种猪”以及“育种”?往小了说,随着养猪业发展从“扩产量”向“重质量”转变,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优质种猪基因对于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下降的作用;往大了说,这一趋势也契合了种业振兴行动等国家级战略目标。
多家集团猪企发力“育种”业务
据观察,近期头部猪企们加强“种猪”业务的动作正变得越来越明显,其中也不乏一些引发行业关注的大事件。
就在前段时间,秦英林曾透露,牧原股份将投资60亿元打造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培育出更适合中国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优质种猪,助力实现中国种猪选育自主可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猪肉产品。
温氏股份4月15日公告称,其控股孙公司广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以1.187亿元现金收购福建哈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作为*ST傲农控股55%的孙公司,福建哈客曾在2023年入选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对于温氏来说,此次收购不仅是为了提升种猪供应能力,更旨在通过产业协同效应加强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种猪业务升级。
新希望也在近日明确表示,2025年将继续在生猪育种领域下功夫。近年来,新希望牵头联合国内的优势高校和育种企业开展研发和联合育种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育种项目,培育本土化特色品种;3月还表示,公司正在尝试“AI+现代农业”的探索,未来或在育种的基因检测等方面带来积极改变。
巨星农牧则计划进一步扩大种猪产能,其在2024年报中表示,现有18万头以上种猪场产能和27万头以上存栏种猪,还计划增加4-5万头种猪场产能。
还有部分企业在持续推动和专业育种公司的合作。如京基智农在2024年报中表示,与国际知名育种公司PIC等达成战略合作,已构建 GGP-GP-PS-育肥的完整繁育体系;神农集团也在2024年10月启动了PIC®黔南遗传核心场项目,以保证公司高品质种猪的供应。
头部猪企VS专业育种企业
谁将冲刺种猪市场第一股?
史记生物董事长李双斌曾在2023年12月接受猪场动力网采访时,说明过“头部猪企做育种和专业育种企业的区别”:一是在于对于育种事业的专注度,头部企业做育种以内部服务为主,育种企业则是专注于育种事业;二是市场化能力方面,头部企业多以内循环为主,专业育种企业则更注重客户、市场的服务能力。
如今,随着头部猪企持续加大育种投入,甚至要构建专业育种平台,是否会冲击专业育种企业,甚至是改变未来种猪市场的格局?
以专业育种的史记生物为例,它的发展路径,是从天邦这样的头部猪企剥离、独立运营,并有上市计划。它的专业化程度高、体量大,仍会具备市场优势,不过是否能如期冲刺“种猪市场第一股”成功,还是未知数。
但对于许多中小型种猪企业来说,或许真的会面临更大挑战!有业内表示:“未来,核心育种能力或将更多集中在头部企业手中,对于部分靠引种来维持遗传进展的中小种猪企业,很大可能会沦为扩繁场的作用。”
总体而言,因遗传进展和高健康的种猪仍被认为是最具确定性的降本路径之一,所以可以预见:种猪板块将长期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焦点,和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