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就像身体的“发动机”,一旦出问题,猫狗的健康都会受威胁。虽然目前无法完全预防心脏病,但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大提升它们的生存质量。以下是关键知识点,帮你快速掌握:
一、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狗狗的异常表现:
活动变少,容易累:原本爱跑的狗突然散步变慢、玩一会儿就喘,别总以为是老了或关节炎,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
咳嗽和呼吸困难:尤其是半夜、清晨或运动后咳得厉害,严重时舌头变紫甚至晕倒。
呼吸变快:平静时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35次(数胸腹起伏,一起一伏算1次)。
晚期危险信号:肚子胀大(腹水)、尿失禁、抽搐,甚至突然死亡。
猫咪的隐蔽信号:
躲藏和食欲差:猫天性会隐藏病痛,如果突然不爱理人、吃得少、体重减轻,要警惕。
呼吸异常:安静时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50次,或张嘴喘气、肚子用力呼吸(像“用肚子鼓气”)。
后腿瘫痪或晕倒:心脏病可能引发血栓,导致后腿突然冰凉、无法站立。
注意误区:猫咪很少像狗一样咳嗽,别以为不咳就没事!
二、哪些宠物容易得心脏病?
1. 狗狗的高风险品种:
大型犬:大丹犬、杜宾犬、拳师犬等容易得“扩张性心肌病”(心脏变大、没力气泵血)。
小型犬:贵宾犬、腊肠犬、雪纳瑞等易患“心脏瓣膜病”(心脏阀门关不严,漏血)。
遗传高危犬:骑士查理士王猎犬(俗称“查理王”)心脏病风险极高,需格外关注。
2. 猫咪的高风险品种:
缅因猫、布偶猫、美国短毛猫、加拿大无毛猫等易患“肥厚性心肌病”(心脏肌肉变厚,影响供血)。
(注:田园猫也可能得病,但品种猫风险更高。)
三、如何判断和检查?
1. 家庭自查技巧:
数呼吸:趁它们睡觉或安静时,计时1分钟数胸腹起伏次数(猫≤50次/分钟,狗≤35次/分钟)。
观察日常:记录食欲、活动量、咳嗽频率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 医院检查项目:
心脏超声:最准的检查,能看清心脏结构、瓣膜是否病变。
X光片:看心脏是否肿大,肺部有无积水。
心电图:检测心跳是否规律(尤其适合突然晕倒的宠物)。
四、治疗和日常护理
1. 现有治疗手段:
狗狗:已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如针对扩张性心肌病),可延缓心衰、改善生活质量。
猫咪:暂无特效药,主要靠控制症状(如利尿剂排肺水)、减少应激。
2. 日常管理重点:
控制体重: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按医生建议调整饮食。
避免剧烈运动:心脏病猫狗需要适度活动(如短距离散步),但别让它们过度兴奋或疲劳。
定期复查:老年宠物(7岁以上)建议每半年体检一次,心脏病患者需遵医嘱复诊。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和惊吓,尤其猫咪应激会加重病情。
五、主人能做什么?
早发现是关键:多观察、勤记录,别把异常当“老了正常”。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呼吸急促、咳嗽、活动力下降,尽快检查。
科学养护:别乱喂保健品,遵循医生建议用药和护理。
保持信心:即使确诊,积极治疗也能让毛孩活得更舒适,未来新药研发也值得期待。
心脏病的治疗是持久战,主人的细心照料就是它们最好的“救命药”!
|